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手机短信,快捷登录

查看: 10|回复: 0

甘节:圣人眼中的仁政——从〈周易〉到汉文帝的治国智慧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5-10-16 17:3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旅庵 于 2025-10-16 17:34 编辑

易《节九五》曰:“甘节,吉;往有尚。
节而不苦,反以为甘,此非独言节制之术,实乃揭示仁政之本。

夫天下之治,不在严刑峻法,而在民心之悦服;
不在积财于府库,而在施泽于黎庶。
君居高位,若屯膏不施,虽曰节用,实为吝守,民必怨之;
若能以时而节,因需而施,使百姓感其恩如春雨,知其制若四时,则节亦成甘。

是谓“甘节”——
非强民以俭,乃导之以德;
非迫民以税,乃养之以惠。
上不奢,故下不忧;
君有节,故民有信。
秋收之时,万民自愿纳赋,非畏其令,实怀其恩。
此所谓“上施膏而顺,下返税而悦”,上下交孚,政通人和。

汉文帝:甘节之君,仁政之极
历史上最契合“甘节”精神的君主,莫过于汉文帝刘恒。

他登基于秦末战乱、天下凋敝之后,面对的是“民无盖藏,自天子不能具钧驷”的困局。然其治国,不兴大役,不加赋敛,躬行节俭,泽被苍生,终开“文景之治”的太平盛世。

其节,非苦己虐民,而是以身为范,化民成俗。

他穿粗绸衣,宠妃衣不曳地;
欲建露台,闻需“十户中人之产”,遂罢;
治陵不封不树,依山而葬,不扰百姓。
然其节用,并非吝施。
当百姓饥荒,他即下令开仓赈灾;
当农事繁忙,他亲耕籍田,劝课农桑;
当财政稍裕,他三减田租,终至“三十税一”,甚至全免十二年。

百姓不知“节”为何物,却日用而不知:
粮满于仓,牛马成群,家给人足。
正如《史记·平准书》所载:“人人自爱而重犯法,先行义而后诎耻辱焉。”

这正是“甘节”的最高境界——
君王节于上,百姓安于下;
节制不见其形,而仁政遍于天下。

文帝之政,如泽临地,润物无声;
如春阳化雪,不疾而速。
他未曾高呼“爱民”,却民皆爱之;
他未曾强令“节俭”,却风化自行。

故司马迁赞曰:“德至盛也!”

甘节与苦节:治道之分野
反观后世某些帝王,虽亦节用,然只为聚敛财富,广修宫室,厚藏于国,不顾民生。
如隋炀帝表面励精图治,实则劳民伤财,终致天下崩离。
此非“甘节”,而是“苦节”——
节在君,苦在民;
财在国,怨在野。

《易》云:“苦节不可贞,其道穷也。”
诚哉斯言!

结语:仁政之道,始于甘节
“甘节”不仅是个人修养,更是治国大道。
它告诉我们:
真正的节制,不是压抑,而是调节;
真正的节约,不是吝啬,而是惜物爱人;
真正的仁政,不是恩赐,而是以身作则,使民自然归厚。

当百姓觉得节制不是负担,而是生活的节奏;
当国家的富强不是靠盘剥,而是靠休养生息;
当君民之间不再是对立,而是互信共生——
那便是“甘节”之世,仁政之极。

如汉文帝者,可谓知“节”之用,得“甘”之乐,
故其政不令而行,其德不言而化。
往而有尚,千载犹馨。

更多易学文章请访问 旅庵夜话 https://chnsword.blog/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手机版|小黑屋|元亨利贞网论坛国际站

GMT+8, 2025-10-18 14:32 , Processed in 0.062009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22-2025 YuanHengLiZhen.Net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